綦河船闸是全国唯一在抗战时期,倾国内顶级水利专家智慧设计的船闸,它的建筑工艺是葛洲坝船闸的学习的典范。2017年7月21日,环球360管理系统入口美丽乡村小“河长”社会实践服务团,在綦江区港航管理处副主任杜新建的讲解下,一同去探访蛰伏在綦江河上的綦河船闸。
前世——战火硝烟下的“抗战英雄”
杜新建向队员们介绍,建闸时间是在1938年,那时重庆还是处于抗战时期的陪都,市区人口从37万陡增至120万,生活物资抗战物资紧缺。长江中下游等地陆续失守,充分调拨重庆周边物资供应成为当务之急。为防止日机轰炸阻断或破坏战略物资通道,建立一条通往重庆城运输米、煤、铁矿等物资相对隐蔽的水上安全通道尤为重要。武汉沦陷后,汉阳钢铁厂(后来的“重钢”)也迁至重庆大渡口,其所需燃料和铁矿原料均产自綦江。这些原料必须经綦河用木船运到重庆。1938年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向国民政府提出报告,要求整治綦江及支流。1938年3月,国民政府下令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机构——导淮委员会对綦河进行整治。经专家反复论证、选址,最终选建綦河船闸。綦河共建成11座梯级,实现了贵州及綦河上游丰富的煤和矿石资源,通过綦河水上运输方式运往重庆钢铁军工等生产产业,满足了后方军需生产的要求。抗战时期,綦河各梯级名称由爱国名将冯玉祥将军题词为“智仁勇信严,中华常胜利,民族庆复兴,道德本忠义,公理生和平”,每座梯级以词中一字为名,词前加大字,寓意抗战必胜,复兴中华民族有望。綦江河于1938年8月年开始梯级渠化建设,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战备、能源命脉通道。綦河凭借其特殊地理和资源优势,加上部队顽强抵抗,日机不敢飞得过低等因素得以保存。
今生——水利船闸里的开宗典范
綦江船闸修建采用砂浆砌筑的工艺,取附近坚硬青石混合水泥搅拌,为保障条石粘接牢固,修建工人必须用洗锅方法,用竹制刷锅的刷把把条石清理干净,再用砂浆砌筑。闸门门页使用混泥土模板刻印,要求工艺精良,精度要求高。经过这样处理的船闸历经70余年,除一两座船闸发生过小范围穿水外,其他船闸封水效果良好,比现在橡胶门页,更具耐磨的优点。整个船闸的开启采用人力操纵齿轮组完成。为什么不用机器代替人力呢?队员们提出这样的疑惑。杜新建解释到:“人力起臂是结合机器和人力综合来的最优方案。结合实际来看,綦河地属山区,属于山区河流,水中多含有树枝等杂质。曾经尝试过用电机启动,但电机启动后,水里异物堵住闸门或进水通道,导致部件受损。相反,人力驱动可以通过扳动操纵杆感知异常,作出是否停止等处理,损失大幅减少。”航运繁忙时,綦河等待进闸的货船不少,每艘船路过船闸,需半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不等,每次开闸,最多可允许通过四辆船只。开闸前,需通过闸门下得排水管排水使闸门两边水位持平,排水采用对冲消能的方式,降低对船只的影响。河道旁有三角墩,杜新建耐心地为队员们解释:“三角墩是为了让河水分流,使得水中杂质不至于卷入闸门或进水口,降低损伤。”“当时綦河船闸的设计建造等技术全国唯一,且国内仅有綦河有船闸。修建葛洲坝船闸的时候,水利专家组队来綦江,查阅当年建造船闸的原理、施工等信息,为葛洲坝船闸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借鉴,拓展有关技术方面难题攻克的方法。”杜新建还补充说,未来将实施长江、綦江和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工程,将七级航道提升为四级航道,提高綦河通航区域,将通航线路延伸至长江。